震害防御

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农历乙巳年四月初四蛇年

网上办事
联系我们
  • 电话:0897-2822735
  • 传真:0897-2822735
  • 邮箱:
  • 地址: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狮泉河镇陕西路东段33号
当前位置: 首页> 震害防御
震害防御

房屋(砌体结构)抗震鉴定报告

发布日期:2019-02-26

屋抗震鉴定报告

1、委托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单位电


房屋地址


检测日


 

2、房屋概况

 

房屋用途


建造年


结构类型

砌体结构

建筑面


平面形式


层数


 

备注

设计单位:

结构形式:砌体结构基础形式:

3、检测的目的和项目

房屋坐落于

主要检测内容:房屋的结构布置复核与检测;混凝土构件截面检测; 结构材料性能检测;房屋的损坏情况调查与检测;根据目前房屋实际状况和改建方案并按现行规范要求进行有关的工程结构验算;房屋抗震鉴定; 分析损坏情况的原因等;对该房屋的结构状况作综合评价、提交鉴定结论; 对该房屋本次改造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现场检测日期:2012 年 3 月

图  1 房屋总体鸟瞰图

4、检测情况

4.1 、房屋建筑状况

房屋坐落于

本房屋的建筑平面不  间距由南向北依次为 1.8m、2.4m、1.8m、2.4m、1.8m、2.4m、1.8m、1.2m。在 6~7×A~D、16~17×E~J 轴线范围内设有楼梯。房屋标高:根据设计图纸资料,底层地面标高为±0 , 地上二层楼面标

高为 . m,三层楼面标高为 m,屋面结构标高为 m。

经过调查、收集和整理,该房屋的建筑、结构等设计图纸资料基本齐全, 暂缺基础平面布置图。有关各层楼面至屋顶的平面图和详图等可详见原设计图纸。

房屋外立面见附录照片,房屋建筑平面图详见附图。

图  2 建筑平面示意图

4.2  、房屋结构设计状况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原始结构设计图纸,房屋设计采用砌体结构,底层局部结构形式类似于内部框架结构,且部分内框架梁为托墙梁。承重墙墙厚 240 ㎜,其余墙体墙厚 ㎜,墙基底层采用 标准砖、 混合砂浆,二、三层墙基采用 标准砖、 混合砂浆。房屋楼、屋面板设计基本采用预应力多孔板,房屋梁采用 C20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主要有× ㎜、 等。

房屋共设有两部楼梯,甲楼梯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式楼梯,楼梯梯段板厚为

40 ㎜,内配f6@300,梯段梯梁厚 500 ㎜,梁底配 3f12,梁顶配 2f10, 箍筋

f6@200;乙楼梯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楼梯梯段板厚 130 ㎜、120㎜,内配f12@150、f12@200。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采用 C15 混凝土,防潮层基础梁用C20 防水细石混凝土浇制。

4.3  、现场检查情况

本房屋建成后作为社区医院使用,房屋使用至今其医院功能基本没有改变。具体楼层使用功能见以下表 1。

根据现场调查,该房屋为砌体结构,主要采用砖墙承重,悬挑阳台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承重。结构体系基本明确,结构的传力路径相对明晰。

经现场勘察发现,房屋底层室内为水泥地坪,室外地坪与室内地坪高差200mm;室内地坪发现有裂缝,未发现有明显的空鼓和起砂现象。房屋沉降具体数据及分析详见本文“4.6  房屋沉降状况”。

表 1  房屋各楼层使用功能

 

楼层

建筑面积㎡

建筑功能


一层



二层



三层



 4.4  、损坏情况检查及原因分析

房屋现场完损检查情况如下:

1)                 在所检测楼层可视范围内的混凝土梁、未发现有明显裂缝、弓凸、风化等现象。

2)                 被检测楼层的楼梯基本结构完好,休息平台出现明显板缝详见照片14。

3)                 屋面板底或吊顶装饰表面均未发现象。

4)                 被检测楼层的可视范围内混凝土构件没有发现明显的开裂和变形。未发现有风化、露筋现象。

5)                 K 至F 轴线外墙出现明显贯穿型斜裂缝,其中 K 轴线外墙窗间墙上下都已贯穿。

根据现场调查检查情况,本房屋目前主体结构状况一般,发现有影响结构安全的墙体损坏。

4.5  、房屋结构布置检测及图纸复核

根据现场调查测量,房屋的结构布置、主要轴线尺寸、构件的截面尺寸等实际状况与结构设计图纸基本相符。房屋原三层上人屋面后期改建为住院病房。

4. 5. 1 轴线尺寸检测

现场采用电子测距仪抽测了部分楼层的部分轴线尺寸。检测结果见表 2。各部位的轴线尺寸与原设计基本相符。

 

表  2 轴线尺寸复测结果

 

 

楼层

轴线位置

设计

实测

(mm)

(mm)






4. 5. 2 构件截面尺寸检测

现场采用钢卷尺(型号 3m,编号 02810122)抽测了各楼层的部分柱、墙、梁的截面尺寸,柱的截面尺寸均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结果见下表 3。

表  3 各层构件截面抽样检测结果

 

层数

构件部位

构件类型

截面尺寸(mm)

备注

实测值

设计值







根据现场调查测量,房屋的结构布置、主要轴线尺寸、构件的截面尺寸等实际状况与结构设计图纸基本相符。

4.6  、结构材料检测

4.6.1   砂浆强度检测

本房屋的砖墙砌体采用混合砂浆砌筑。根据国家行业标准《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技术规程》(JGJ/T 136-2001),利用 SJY800B  型贯入式砂浆强度检测仪,  并根据现场条件,测试 14 处砖墙砂浆的强度。房屋测试结果见下表 4:

 

表  4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结果表

 

测点编号

检测部位

砂浆抗压强度换算值(MPa)




从表 4 中可以看出,房屋随机抽取的墙段砂浆强度在 1.0~2.9MPa 之间。

根据《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136-2001)中的公式

(5.0.4-2)计算本房屋的砂浆强度:

1.jpg

所以砂浆强度推定值为  min(2.0MPa,1.3MPa)=1.3MPa,砂浆推定强度等级评定为 M1.3。

4.6.1   砖强度检测

本房屋的砖墙采用红色粘土砖砌筑。采用回弹法检测砖的强度,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既有建筑物结构检测与评定标准》(DG/TJ08-804-2005)第

4.7.17 条计算砖回弹值修正后的平均值,按照《回弹仪评定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JC/T796-1999)的方法评定粘土转的强度等级。采用 ZC4  型砖回弹仪测试14 处承重墙砖的强度见下面表 5。

表 5 回弹仪评定普通砖强度结果表

 

测点

编号

检测部位

平均回

弹值

标准差

标准值

单块最小平

均回弹值

评定强度

等级

ZHB-1

一 层 6×B~C

38.90

1.37

36.44

41.90

Mu10

从上述构件中用回弹法的构件推定强度看,本房屋一层抽测的粘土砖实测强度值均大于 MU10,二、三层抽测的粘土砖实测强度值均大于 MU7.5,满足原设计强度。

4.6.3   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混凝土碳化是导致钢筋锈蚀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碳化深度达到钢筋表面时,混凝土的弱碱性环境遭到破坏,钢筋锈蚀加速,造成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下降。

本次现场采用 1% 酚酞酒精溶液测试混凝土碳化深度,抽测主要的混凝土构

件测得房屋混凝土碳化深度为 2mm。

4.6.4   混凝土强度检测

本次我站采用回弹法检测了部分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按照行业标准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用DIGI—SCHMIDT2 型数显混凝土回弹仪对混凝土强度进行了抽查测试。其中回弹法采用根据碳化

2mm 的深度分别修正后的混凝土强度。抽样检测结果见下表。

表 6 各层梁抽样检测检测结果

 

构件编号

层数

构件部位

构件类型

回弹法强度推定值(MPa)

备注

01

一层

6~7×B

33.3

>C30







 

从上述构件中用回弹法的构件混凝土推定强度看,本房屋的抽测构件实测强度值均大于 C30。

4.7   房屋沉降状况

由于房屋缺少原始沉降资料,所以无法确定该建筑自建成使用至今各个位置的累计总沉降。本次我们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测量了房屋目前的相对不均匀沉降。

由于没有发现房屋设有固定沉降观测点,本次观测以现有房屋轴线○1

范围内的屋面一点作为基准点,并根据现场条件在屋面外窗台同高度的区域布置观测点测量有关的相对标高,以期能反映出目前房屋的不均匀沉降状况。

经观测整理后的测点布置及测量结果参见表房屋沉降观测成果表”。从现场测量结果发现,房屋总体呈现一定的不均匀沉降。

2.jpg

4-1   房屋沉降测点布置图

 

4.6  、结构验算

本次结构验算是依据房屋现有结构的实际状况,按现行规范上海市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5-2003),对院士之家房屋的现有建筑结构进行静力荷载作用下的估算复核。

房屋为砌体结构,一层粘土砖的强度等级取 MU10,二、三层粘土砖的强度等级取 MU7.5,混合砂浆强度等级取 M1.3。

房屋荷载作用调查主要包括使用活荷载和楼(屋)面板结构层厚度、建筑面层做法及其厚度等的全面调查。本次结构验算楼(屋)面恒荷载的取值是根据楼板厚度、建筑构造做法等实际状况予以确定;活荷载的取值主要根据实际建筑功能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确定。

4.8.1   荷载取值、材料强度及其它技术条件如下:

4.8.1.1   楼屋面恒载:

120mm 厚预制楼面板

120厚混凝土楼板                                                                 2.40  kN/m2

板面面层与二次装修荷载                                                    0.80  kN/m2

板底20mm厚砂浆                                                                     0.34  kN/m2

合计                                                                            3.54  kN/m2

 

120mm 厚预制屋面板

120厚混凝土楼板                                                                   2.40  kN/m2

板面面层与二次装修荷载                                                    0.80  kN/m2

屋面保温、防水层                                                                1.30  kN/m2

板底20mm厚砂浆                                                                       0.34  kN/m2

合计                                                                              4.84kN/m2

4.8.1.2   使用活载:

各层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为 2.0kN/m2,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取为2.0kN/m2,

同时根据屋面坡度进行平面投影换算。

4.8.1.3   材料容重:

砂浆                                                                                  20.0  kN/m3

粘土砖                                                                              22.0  kN/m3

4.8.1.4   材料强度等级:

砖强度:                                                                          MU10/MU7.5

混合砂浆:                                                                       M1.3

4.8.1.5   风荷载

基本风压                                                          0.55 kN/ m2

地面粗糙度类别                                              C 类

体型系数                                                          1.3

4.8.1.6   地震作用

抗震设防烈度                                                  七度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乙类

场地类别                                                          上海Ⅳ类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0g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场地特征周期                                            0.9s

4.8.2     分析结果

根据房屋砖墙承重现状,采用砖混结构计算模型,结构计算软件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建筑结构分析软件 PKPM,对院士之家房屋进行了结构验算。

验算结果显示:底层大部分墙体抗压承载力严重不足,二层部分墙体抗压承载力严重不足,三层个别墙体抗压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现场检测墙体出现严重开裂等损坏现象。


表 7 砖墙抗震抗剪承载力验算结果

 

墙肢位置

结果

抗震抗剪承载力验算结果

一层

二层

三层

K×6~7

抗力/效应

0.36

0.41

0.69

4~5×F

抗力/效应

0.58

0.69

1.2

D×3~4

抗力/效应


0.88

4.38

16~17×K

抗力/效应

0.70

0.42

0.73

1×A~C

抗力/效应

2.03

1.94

4.20

3×A~C

抗力/效应

1.34

1.94

4.62

 

D~F×6

抗力/效应

1.50

1.94

3.43

A~B×10

抗力/效应

1.39

2.66

4.72

B~D×16

抗力/效应

1.33

1.83

3.13

E~K×16

抗力/效应

1.37

1.84

2.85

 

表 8 砖墙竖向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

 

墙肢位置

结果

抗震抗剪承载力验算结果

一层

二层

三层

K×6~7

抗力/效应

0.66

0.85

1.17

4~5×F

抗力/效应

0.73

0.98

1.44

D×3~4

抗力/效应


3.52

3.23

16~17×K

抗力/效应

0.94

1.54

3.08

1×A~C

抗力/效应

1.66

3.16

7.45

3×A~C

抗力/效应

0.57

2.67

7.62

D~F×6

抗力/效应

1.21

2.88

7.32

A~B×10

抗力/效应

2.16

3.15

8.28

B~D×16

抗力/效应

1.35

1.79

5.38

E~K×16

抗力/效应

1.44

2.07

4.2

4.9、抗震鉴定

房屋原设计于 1986 年, 根据设计方提供的后续改建方案, 现按现行国家规范《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2009()简称“鉴定标准”)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简称“抗震规范”), 按照后续使用年限40 年(简称 B 类建筑)对房屋的现有结构进行抗震鉴定核查。根据“鉴定标准”,房屋为乙类建筑, 设防烈度按八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建筑场地为Ⅳ类。有关本房屋的抗震措施核查结果如下, 其相应的房屋结构现状和鉴定标准要求请见房屋抗震措施核查内容表。

注:粗体部分表示严格条款,应满足;其余为允许选择条款,有条件时应满足。根据《鉴定标准》规定,该房屋鉴定结果有多项明显不符合要求,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需要对房屋采取加固措施。

5、鉴定结论及处理建议

1)                 根据现场检测,本房屋的现有结构布置和构件截面形状、尺寸等与原设计图纸基本符合,房屋原三层上人屋面后期改建为住院病房。

2)                 采用回弹法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大于 C30,高于设计强度,抽测混凝土构件的碳化深度为 2mm。

3)                 砌体砌筑质量一般,砂浆饱满度一般,采用贯入法对砂浆强度进行检测,本工程砂浆抗压强度推定值为 1.33MPa,小于原设计强度。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2009)对砌筑砂浆强度等级的最低要求。

4)                 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的要求,延吉新邨医院抗震鉴定部分不满足。需进行抗震加固。

5)                 原结构总体上为纵、横墙混合承重的砖混结构,但在底层部分区域存在内框架体系,且内框架梁同时为托墙梁,根据计算结果局部形成了上刚下柔的体系,不利于结构抗震。建议对此区域内增设横墙,调节上下层局部刚度,或采取其他加固方式。

6)                  被检测楼层的可视范围内墙体发现有明显裂缝的现象,上部可视范围内发现部分屋面有渗漏现象,一层大厅地坪明显地面下沉,楼梯间休息平台有贯穿水平裂缝存在,建议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并对结构裂缝进行加固处理,建议屋盖改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重做防水处理。

7)                目前房屋被检测楼层的柱、梁、屋盖等主要承重构件可视范围内均平整完好, 未发现有其它明显的变形和裂缝等损坏现象。

8)                发现房屋有不均匀沉降现象存在。由于原基础平面布置图缺失,本次鉴定未进行地基基础鉴定,建议后续墙体加固过程中,开挖后若发现基础有损伤, 需进行地基基础补充检测。

9)                 采用PKPM 软件对结构进行分析,大部分纵墙抗震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部分纵、横墙抗压承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建议可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的  方式进行加固。

10)         房屋整体性构造连接不足, 未设置构造柱, 部分纵横墙楼盖处未设置圈梁,建议在纵墙与横墙、内墙与外墙转角处,楼板底部结合墙体加固方式, 设置配筋加强带, 增强结构的整体性。

11)         房屋楼盖、屋盖均采用预制空心板,建议对预制空心板进一步检测其材料强度和配筋情况,并且对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部位在板底设钢筋网喷射聚合物砂浆进行加固。

6、检测鉴定人员

 项目负责人:检测人员:
  

 7、检测鉴定单位技术负责人签章

二〇一二年四月

8、检测与鉴定依据

1)            委托方提供的房屋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

2)        《房屋质量检测规程》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DG/TJ08-79-2008)

3)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44-2004)

4)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2007)

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 年版

6)        《砖混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7)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15-2000)

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9)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   136-2001)

10)    《回弹法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      (JC/T796-1999)

11)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JGJ125-   2004)

12)    《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                               城住字(84)第678 号

13)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2009)

14)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JGJ   116-2009)

15)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292-1999)

17)    《既有建筑物结构检测与评定标准》             (DG/TJ08-804-2005)
 

9、附录

附录一、附图附录二、照片

附录三、砂浆强度检测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