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
发布日期:2019-03-13
ICS 91.120.25
P15
备案号: 24249 —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
DB/T 1 —2008
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
Diagram of standard system for earthquake
2008 -06 -20发布 2008 -09 -01实施
目录
前言 ………………………………………………………………………Ⅱ
引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结构图 …………………………………………1
4 标准代码说明 …………………………………………………………5
5 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的标准明细表 …………………………………5
前 言
本标准代替DB/T 1 -2000《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
本标准与DB/T1 一 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第二层主要做了如下变动:
1)将原第二层中的七个专业分体系表改为五个专业分体系表;将原地震应急和地震救灾与震 后重建专业标准分体系表合并为地震应急与救援专业标准分体系表;将原地震实验与测试 专业分体系表分别合并到地震监测预报专业分体系表中的地震孕育环境探测与地震灾害预防专业分体系表中的工程性预防措施;
2)将原“地震专用仪器仪表”修改为“地震仪器与装备”;将原“地震数据服务”修改为 “地震数据'
b)第三层主要做了如下变动:
1)删除了 “地震灾害预测”门类,相关业务提升为第二层专业通用标准; .
2)将原“地震发生环境探测”门类修改为“地震孕育环境探测”门类;将原“地震数据服务 和质量监督”门类修改为“数据共享”门类;
3) 地震仪器与装备设定为地震(动)观测仪器、地电地磁观测仪器、地壳形变观测仪器、地下 流体观测仪器、应急与救援装备五个门类。
c)第四层主要做了如下变动:
1)将地震监测门类原来的地震台监测、前兆台监测及流动地震监测改为按学科设定的地震 (动)观测、地电地磁观测、地壳形变观测及地下流体观测四类业务;
2)工程性预防措施门类,除原设定的地震区划与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外,增设了工程预警 及地震工程实验业务;
3)将地震应急门类原设定的地震应急管理、地震救灾准备与地震应急救助改为应急预案、应 急措施及现场应急三类业务;
4)地震救援门类设定为救援组织与救援技术二类业务;
5)地震仪器与装备的第四层按其业务分为仪器产品与计量检定二类业务;
6)数据共享门类设定为数据存储、数据产品、数据服务及数据交换四类业务。
d)本标准中使用的“地震(动)观测”是“测震”与“强震动观测”的统称,也是为了避免“地
震观测” 一词存在的泛指所引起的歧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士铉、杜玮、黎益仕、冯义钧、李学良、李裕澈、侯建盛、余书明。
本标准于2000年11月29日首次发布,本次为第1次修订。
引 言
促成DB/T 1—2000《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修订的主要原因是:
a)《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已经颁布实施七年多,已不适应地震标准化的快速发展,在该体系表 的适用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方面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和层次划分;
b)在该体系表实施期间,我国发布了一系列地震标准,这些地震标准与原体系表中的标准化对象 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对标准化对象进行优化和补充。
本标准的修订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GB/T 13016-1991《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和要求》、《全国通用综合基础标准体系表》以及我国已发布的一 系列防震减灾法规、地震标准,参考了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等文件和其他相关行业的标准体系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行业标准化范围内的标准体系结构、标准组成,以及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标准适用于编制地震标准制定、修订的规划和计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016 — 1991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3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结构
3.1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的结构形式
3.1. 1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采用GB/T 13016 — 1991中行业标准体系表的层次结构(图1)。
3.1.2第一层为地震行业通用标准。收入地震行业范围内普遍适用,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共性标准, 主要是基础标准。
图1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3.1.3第二层为地震行业专业通用标准。收人地震行业中特定专业范围内普遍适用,且未制定上层标 准的共性标准。主要是基础标准。
3.1.4第三层为地震行业门类通用标准。收入地震行业中小于专业的特定范围内普遍适用,且未制定 上层标准的共性标准。
3.1.5第四层为地震行业个性标准,即业务专用标准。
3.2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中各层次标准之间的关系
3.2.1前三层允许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但不能是企业标准。第四层允许出现各级标准。
3.2.2上层次标准指导和制约下层次标准,下层次标准不能违背上层次标准。
3.3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的分解及其标准化范围
3.3.1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由五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专业标准分体系表(图2)组成。每个专业标准分体 系表包括三个层次(图3〜图7)。对应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的第二层至第四层。
图2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结构图
3.3.2地震监测预报专业标准分体系表的标准化范围: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和运行,包括流动观测、火 山活动监测、水库地震监测的台网建设和运行;地震预测预报;深、浅地下结构探;
图3 地震监测预报专业标准分体系表结构图
3.3.3地震灾害预防专业标准分体系表的标准化范围:地震灾害预测;地震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 抗震设防要求;工程预警;防震减灾宣教;地震社会公共预防措施等。其结构如图4。
图4 地震灾害预防专业标准分体系结构表图
3.3.4 地震应急与救援专业标准分体系表的标准化范围: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措施; 地震现场; 地震紧急救援; 抗埒救灾指挥等。其结构如图5。
图5 地震应急与救援专业标准分体系表结构图
3.3.5 地震仪器与装备专业标准分体系表的标准化范围:地震仪器与装备的设计、研制、中试、生产、包装运输、售后服务;质量控制; 产品系列化; 计量基准; 检定等。其结构如图6。
3.3.6地震数据服务专业标准分体系表的标准化范围; 地震通讯; 地震数据处理和传输; 地震数据产品和服务; 地震数据库;计算机互联网络,地震数据交换和共享等。其结构图如图7。
图7 地震数据专业标准分体系结婚图
4标准代码说明
本标准体系表采用1位字母加4位数字的5位混合编码。自左至右,字母D代表地震行业符号,第1位数字表示体系表结构层次序号,第2位数字表示地震行业不同专业通用标准序号,第3位数字表示同一专业不同门类通用标准序号,第4位数字表示同一门类不同个性标准序号。具体编码结构如下:
5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的标准明细表
5.1 第一层通用标准明细表
第一层通用标准包括“ 地震行业通用标准”和“行业相关通用标准”,其明细表见表1和表2。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 GB/T 1. 1 —2000 | 已发布 |
2 |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 定方法 | GB/T 1.2—2002 | 已发布 |
3 |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 GB/T 20000.1—2002 | 已发布 |
4 |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 | GB/T 20000. 2 — 2001 | 已发布 |
5 |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3部分:引用文件 | GB/T 20000. 3 — 2003 | 已发布 |
6 |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 GB/T 20000.4 — 2003 | 已发布 |
7 | 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 | GB/T20001.1—2001 | 已发布 |
8 | 标准编写规则第2部分:符号 | GB/T 20001.2 — 2001 | 已发布 |
9 | 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 | GB/T 20001.3 — 2001 | 已发布 |
10 |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 | JGJ/T 97 — 1995 | 已发布 |
11 | |||
注:不属于本行业归口管理,但属本行业需要采用的通用标准。 |
地震监测预报专业标准分体系第二层包括“地震监测预报专业通用标准”和“专业相关通用标准”,其明细表见表3和表4。第三层包括“地震监测门类通用标准”、“地震孕震环境探测门类通用标 准”和“地震预测预报门类通用标准”,其明细表分别为表5、表10和表14,它们对应的第四层业务 专用标准明细表分别为表6 ~表9、表11 ~表13和表15 ~表16。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地震台站代码 | DB/T4 — 2003 | 已发布 |
2 | 地震及地震前兆测项分类与代码 | DB/T3—2003 | 已发布 |
3 | 地震监测台网代码 | 待制定 | |
4 | 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制定规则 | 待制定 | |
5 | 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定规则 | 待制定 | |
6 | 地震科学实验场规范 | 待制定 | |
7 | |||
注:涵盖地震监测、地震预测预报及地震孕育环境探测专业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地球物理勘査技术符号 | GB/T 14499 — 1993 | 已发布 |
2 |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 | GB/T 14839 — 1993 | 已发布 |
3 | 浅层地震勘査技术规范 | DZ/T 0170 — 1997 | 已发布 |
4 |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 | DZ/T 0172 — 1997 | 已发布 |
5 |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 | DZ/T 0173 — 1997 | 已发布 |
6 | 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 SY/T 5314 — 2004 | 已发布 |
7 | |||
注:不属于本行业归口管理,但属本专业需要采用的通用标准。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前兆观测台网中心建设技术要求 | 进行中 | |
2 | 地震前兆台网(站)运行规程 | 进行中 | |
3 | 野外流动测量标石 | 待制定 | |
4 | |||
注:涵盖地震、地电地磁、地壳形变、地下流体学科观测业务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表6 D4111地震(动)观测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测震网 进行中2测震台网中心建设技术要求 进行中3测震台网运行规程 进行中4流动地震台观测规范 待制定5地震台站建设规范测震台站DB/T16—2006已发布6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DB/T 17 — 2006已发布7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1部分:测震GB/T 19531.1 —2004已发布8地震台阵布设规范 待制定9地震台站岗位分析与设计方法测震 待制定10地震台站岗位评价方法测震 待制定11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对由地震引起的观测点地面运动的各种类型的台网观测、台站观测及流动观测。 |
表7 D4112地电地磁观测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地电观测网 进行中2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地磁观测网 进行中3流动地磁测量规范 待制定4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电观测台站第1部分:地电阻率 台站DB/T 18.1 —2006已发布5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电观测台站第2部分:地电场台站DB/T 18.2 — 2006已发布6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磁台站DB/T9 —2004已发布7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2部分:电磁观测GB/T 19531.2 — 2004已发布8地震台站岗位分析与设计方法地电观测 待制定9地震台站岗位评价方法地电观测 待制定10地震台站岗位分析与设计方法地磁观测 待制定11地震台站岗位评价方法地磁观测 待制定12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对地电场和地磁场以及地球介质电学性质变化的观测。 |
表8 D4113地壳形变观测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地壳形变观测网 进行中2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重力观测网 进行中3流动重力测量规范 待制定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4 | 跨断层地壳形变测量规范 | 待制定 | |
5 |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 | DB/T 19—2006 | 已发布 |
6 |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1部分:洞室地倾斜和地 应变台站 | DB/T 8.1 —2003 | 已发布 |
7 |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2部分:钻孔地倾斜和地 应变台站 | DB/T 8.2—2003 | 已发布 |
8 |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3部分:断层形变台站 | DB/T 8.3—2003 | 已发布 |
9 |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重力台站 | DB/T7—2003 | 已发布 |
10 |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3部分:地壳形变观测 | GB/T 19531.3—2004 | 已发布 |
11 | 地震地形变数字水准测量技术规范 | DB/T5 — 2003 | 已发布 |
12 | 原地应力测量水压致裂法和套芯解除法技术规范 | DB/T 14 — 2000 | 已发布 |
13 | 地震台站岗位分析与设计方法地壳形变观测 | 待制定 | |
14 | 地震台站岗位评价方法地壳形变观测 | 待制定 | |
15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对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垂直形变、水平形变、断层错动、重力及应力应变等变化量的 观测。 |
表9 D4114地下流体观测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地下流体观测网 进行中2地震台站建设规范流体观测台站第1部分:水位和水温 台站DB/T 20.1 —2006已发布3地震台站建设规范流体观测台站第2部分:气氡和气汞 台站DB/T20.2 — 2006已发布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GB/T 19531.4 — 2004已发布5地震台站岗位分析与设计方法地下流体观测 待制定6地震台站岗位评价方法地下流体观测 待制定7 o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对地壳中的水、气等可流动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变化的观测。 |
表10 D3120 "地震孕震环境探测门类通用标准”明细表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 注:涵盖地震孕育实验、地下结构探测及地震地质考察领域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況 |
1 | 岩石力学实验规范 | 待制定 | |
2 | 构造物理实验规范 | 待制定 | |
3 | 地震前兆机理实验规范 | 待制定 | |
4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为认识地震发生过程而开展的实验与试验工作。 |
表12 D4122地下结构探测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壳和震源结构探测规范 待制定2地壳和震源结构探测剖面图 待制定3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探测规范 待制定4地震深反射剖面探测 待制定5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为认识地震发生过程而开展的地壳结构探测工作。 |
表13 D4123地震地下考察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地质考察规范 待制定.2活动断层探测方法DB/T15—2005已发布3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为认识地震发生过程而开展的地质构造考察工作。 |
表14 D3130 “地震预测预报门类通用标准”期细表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预测预报用语规则 待制定2地震预测预报工作规程 待制定3震例总结规范DB/T 24 — 2007已发布4 注:涵盖地震预测、预报预警领域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表15 D4131地震预测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前兆异常判定工作规程第1部分:地震活动性异常 待制定2地震前兆异常判定工作规程第2部分:电磁异常 待制定3地震前兆异常判定工作规程第3部分:地壳形变异常 待制定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4 | 地震前兆异常判定工作规程第4部分:地下流体异常 | 待制定 | |
5 | 地震会商工作规程 | 待制定 | |
6 | 地震跟踪方案制定细则 | 待制定 | |
7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对未来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震级进行估计和推测而展开的工作内容。 |
表16 D4132地震预报预瞀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预报预警等级的规定 待制定2地震预报效果评价规则 待制定3地震预报意见评审准则 待制定4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面向社会或政府公告可能发生地震的时间、地域及震级范围等信息的行为准则。 |
5.3地震灾害预防专业标准分体系表
地震灾害预防专业标准分体系第二层包括“地震灾害预防专业通用标准”和“专业相关通用标 准”,其明细表见表17和表18。第三层包括“工程性预防措施门类通用标准”和“非工程性预防措施 门类通用标准”,其明细表分别见表19和表24,它们对应的第四层业务专用标准明细表分别见表20〜 表23和表25~表26。
表17 D2210 "地震灾害预防专业通用标准”明细表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灾害分级、分类和代码 待制定2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 19428—2003已发布3 注:本业务范围涵盖地震发生前开展的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表18 D2220 “专业相关通用标准”明细表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01已发布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 —1993已发布3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2003已发布4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已发布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已发布6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0 — 1996已发布7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7 —1997已发布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8 |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 GB 50023 —1995 | 已发布 |
9 |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 DL 5073 —1997 | 已发布 |
10 | 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 | GBJ 117 — 1988 | 已发布 |
11 |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 JGJ 125 — 1999 | 已发布 |
12 | 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 | JGJ 101 — 1996 | 已发布 |
13 |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 JGJ 116 — 1998 | 已发布 |
14 | 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 JTJ 225 — 1998 | 已发布 |
15 |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 JTJ004 — 1989 | 已发布 |
16 |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 JTJ 004 — 2005 | 已发布 |
17 | 工业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 | YB/T 9255 —1995 | 已发布 |
18 | 村庄和集镇建筑抗震技术规程 | 进行中 | |
19 | |||
注:不属于本行业归口管理,但属本专业需要采用的通用标准。 |
表19 D3210 “工程性预防措施门类通用标准”明细表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 制定状况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已发布2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规范 进行中3地震安全性评价机构和人员资格 待制定4 注:本业务范围涵盖地震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要求、工程及工程实验预警等业务所共性的基础 通用标准。 |
表20 D4211地窠区划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小区划工作指南 待制定2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以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为指标对国土可能遭受地震影响的危险性程度进行划分的工作 规范。 |
表21 D4212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GB 17741 —1999废止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 17741 —2005代替 GB 17741 — 1999已发布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2 |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格式 | 待制定 | |
3 | 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 | GB 21075 — 2007 | 已发布 |
4 | 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 进行中 | |
5 | 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 进行中 | |
6 |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超越概率水准 | 待制定 | |
7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等需要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后确 定抗震设防要求的工作规范。 |
表22 D4213强震工程预警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实施强震工程预警系统的规范。 |
表23 D4214地震工程实验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标准编^1制定状况1振动实验规范 待制定2岩土实验规范 待制定3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为做好工程抗震而开展的实验与试验工作。 |
表24 D3220 “非工程性预防措施门类通用标准”明细表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分类与代码 待制定2 法:本业务范围涵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与地震社会公共预防领域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表25 D4221防震减灾宣教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防震减灾科普教材编写标准 待制定2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标准 待制定3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为增强公民防震减灾意识与提高公民防震救灾能力而开展的宣传教育工作中所应规范的 内容。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 | GB 21734 — 2008 | 已发布 |
2 | 地震保险险种划分的地震灾害指标 | 待制定 | |
3 | 地震保险理赔的地震灾害级别 | 待制定 | |
4 | 地震保险(费率)损失评估 | 待制定 | |
5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社会开展的公共防灾措施中涉及地震预防措施所应规范的内容。 |
5.4地農应急与救援专业标准分体系表
地震应急与救援专业标准分体系第二层包括“地震应急与救援专业通用标准”和“专业相关通用 标准”,其明细表见表27和表28。第三层包括“地震应急门类通用标准”和“地震救援门类通用标 准”,其明细表分别见表29和表33,它们对应的第四层业务专用标准明细表分别见表30 ~表32和表 34~表35。
表27 D2310 “地震应急与救援专业通用标准”明细表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蔑现场应急指挥数据共享技术要求 进行中2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及其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进行中3地震现场灾害评估规范 进行中4 注:本业务范围涵盖破坏性地震发生前所做的各种应急准备和地震发生后采取的紧急应急行动所共性的基础 通用标准。 |
表28 D2320 "专业相关通用标准”明细表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 注:不属于本行业归口管理,但本专业需要采用的通用标准。 |
表29 D3310 “地震应急门类通用标准”明细表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应急期行动规则 待制定2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措施及现场应急工作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表30 D4311应急预案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应急预案编写设置标准 待制定2全国各级地震应急检查标准 待制定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3 | 地震应急演练设置标准 | 待制定 | |
4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检查及可操作性演练等工作内容的规范。 |
表31 D4312应急措施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中小学校震时避险行动规范 进行中2医院震时避险服务 进行中3社区震时避险服务 进行中4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地震避险规范 进行中5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为快速应对破坏性地震而在震前实施的组织机构建设、指挥技术系统建设、物资储备等 工作内容的规范。 |
表32 D4313现场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现场工作第1部分:基本规定GB/T 18208.1 —2006已发布2地震现场工作第2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GB 18208.2 —2001已发布3地震现场工作第3部分:调查规范GB/T 18208.3—2000修订中4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GB/T18208.4 — 2005修订中5地震灾害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评估方法 进行中6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进行中7地震现场符号标记 待制定8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地震现场灾害调查、建筑物安全鉴定及灾害直接损失评估等现场工作内容的规范。 |
表33 D3320 “地震救援门类通用标准”明细表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国际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系列标准 待制定2国内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系列标准 待制定3现场工作数据通讯规范 待制定4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地震救援组织、救援技术及救援行为等救援工作中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指南 | 进行中 | |
2 | 地震救援队建设标准 | 待制定 | |
3 | 地震救援队训练指南 | 待制定 | |
4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地震应急救援队组织、救援志愿者构成等工作内容的规范。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地震现场救援行动工作规范 | 待制定 | |
2 | 地震现场自救互救规范 | 待制定 | |
3 | 地震现场紧急救助规范 | 待制定 | |
4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在地震现场开展救援工作时各种行为准则的规范。 |
地震仪器与装备专业标准分体系第二层包括“地震仪器与装备专业通用标准”和“专业相关通用 标准”,其明细表见表36和表37。第三层包括“地震(动)观测仪器门类通用标准”、“地电地磁观测 仪器门类通用标准”、“地壳形变观测仪器门类通用标准”、“地下流体观测仪器门类通用标准”和“应 急与救援装备门类通用标准”,其明细表分别为表38、表41、表44、表47和表50,它们对应的第四 层业务专用标准明细表分别为表39〜表⑽、表42 -表43、表45 ~表46、表48 ~表49和表51 ~表52。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常用技术参数表述与测试方法 | DB/T 21 —2007 | 已发布 |
2 | 地震观测仪器分类与代码 | DB/T 26 — 2008 | 已发布 |
3 | 地震观测仪器质量检验规则 | DB/T27 — 2008 | 已发布 |
4 | 地震专用仪器仪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 待制定 | |
5 | 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第1部分:传感器接口与控制 | DB/T 12.1 —2000 | 已发布 |
6 | 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第2部分:通信与控制 | DB/T 12.2 — 2003 | 已发布 |
7 | 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第3部分:电源 | 待制定 | |
8 | 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第4部分:电磁兼容性 | 待制定 | |
9 | 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第5部分:可靠性设计 | 待制定 | |
10 | 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第6部分:型号命名 | 待制定 | |
11 | 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第7部分:技术指标 | 待制定 | |
12 | 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第8部分:说明书 | 待制定 | |
13 | |||
注:本业务范围涵盖地震(动)观测、地电地磁观测、地壳形变观测 器仪表与装备中共性部分的基础通用标准。 | 、地下流体观测及应急与救援中所用仪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仪器仪表基本术语 | GB/T 13983 — 1992 | 已发布 |
2 |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5464 — 1995 | 已发布 |
3 | 仪器仪表运输、运输储存基本环境条件及实验方法 | GB/T 9239 — 1999 | 已发布 |
4 | 电测量指示和记录仪表及其附件的安全要求 | GB 6738 — 1986 | 已发布 |
5 | 地质仪器产品基本安全要求 | DZ 0026 —1992 | 已发布 |
6 | 地质仪器产品零件制造通用技术条件 | DZ 0028 — 1992 | 已发布 |
7 | 地质仪器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DZ 0036 —1992 | 已发布 |
8 | 地质仪器产品工艺文件的规定 | DZ 0038 —1992 | 已发布 |
9 | 地质仪器产品质量检验规则 | DZ 0041—1992 | 已发布 |
10 | |||
注:不属于本行业归口管理,但属本专业需要采用的通用标准。 |
表38 D3410 “地震(动)观测仪器门类通用标准”明细表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地震(动)观测仪器仪表设计和试制技术规定 | 待制定 | |
2 | 地震(动)观测仪器仪表样机技术鉴定工作规程 | 待制定 | |
3 | 数字强震动加速度仪 | DB/T 10 — 2001 | 已发布 |
4 | 地震计接口 | DB/T13—2000 | 已发布 |
5 |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 | DB/T22 — 2007 | 已发布 |
6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地震(动)观测仪器产品、计量基准及检定等工作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数字地震(动)观测仪技术要求 | 待制定 | |
2 | 数字地震(动)观测仪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 待制定 | |
3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各种类型地震(动)观测仪器产品的规范。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振动台检定规程 | - '+ + + + | 待制定 |
2 | 地震(动)观测仪器检定规则 | 待制定 | |
3 | 地震计检定规程 | 待制定 | |
4 | 数字强震动加速度仪检定规程 | 待制定 | |
5 | |||
注:本业务范围对用于地震(动)观测仪计量检定的要求进行规范。 |
序号 | 标准名称 |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地震观测仪进网技术要求地磁观测仪第1部分:磁通门磁 力仪 | DB/T30. 1 —2008 | 已发布 |
2 | 地震观测仪进网技术要求地磁观测仪第2部分:质子矢 量磁力仪 | DB/T30.2 — 2008 | 已发布 |
3 | 地震观测仪进网技术要求地电观测仪第1部分:直流地电 阻率仪 | DB/T 29.1 —2008 | 已发布 |
4- | 地震观测仪进网技术要求地电观测仪第2部分:地电 场仪 | DB/T 29.2 — 2008 | 已发布 |
5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地电地磁观测仪器、计量基准及检定等工作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表42 D4421地电地磁观测仪器产品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电磁辐射观测仪技术要求 待制定2电磁辐射观测仪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待制定3地磁观测仪技术要求 待制定4地磁观测仪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待制定5地电观测仪技术要求 待制定6地电观测仪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待制定7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各种类型地电地磁观测仪器产品的规范。 |
表43 D4422地电地磁观测仪器计置检定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弱磁感应强度测量仪器检定规程DB/T 28—2008已发布。2电磁仪观测技术测试方法 待制定3相位校准装置检定规程 待制定4磁通门磁力仪检定规程 待制定5质子矢量磁力仪检定规程 待制定6直流地电阻率仪检定规程 待制定7地电场仪检定规程 待制定8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对用于地电地磁观测仪计量检定的要求进行规范。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重力仪 | DB/T23 — 2007 | 己发布 |
2 |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壳形变观测仪第1部分:倾 斜仪 | DB/T31.1—2008 | 已发布 |
3 |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壳形变观测仪第2部分:应 变仪 | DB/T31.2 — 2008 | 已发布 |
4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地壳形变观测仪器产品、计量基准及检定等工作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表45 D4431地壳形变观测仪器产品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壳形变观测仪技术要求 待制定2地壳形变观测仪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待制定3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各种类型地壳形变观测仪器产品的规范。 |
表46 D4432地壳形变观测仪器计量检定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重力仪检定规程 待制定2倾斜仪检定规程 待制定3.应变仪检定规程 待制定4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对用于地壳形变观测仪计量检定的要求进行规范。 |
表47 D3440 “地下流体观测仪器门类通用标准”明细表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下流体观测仪第1部分:压 力式水位仪DB/T 32.1 —2008已发布2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下流体观测仪第2部分:测 温仪DB/T32.2 —2008已发布3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下流体观测仪第3部分:闪 烁测氡仪DB/T 32.3 — 2008已发布4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地下流体观测仪器、计量基准及检定等工作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地下流体观测仪技术要求 | 待制定 | |
2 | 地下流体观测仪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 待制定 | |
3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各种类型地下流体观测仪器产品的规范。 |
表49 D4442地下流体观测仪器计量检定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氡气固体源检定规程DB/T6 — 2003已发布2水位仪检定规程 待制定3测温仪检定规程 待制定4测氡仪检定规程 待制定5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对用于地下流体观测仪计量检定的要求进行规范。 |
表50 D3450 “应急与救援装备门类通用标准”明细表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应急与救援设备审定规范 待制定2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应急与救援装备业务和应急与救援装配测试业务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表51 D4451应急与救援装备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应急与救援装备配备要求 待制定2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在应急与救援中所使用装配的技术、质量等内容的规范。 |
表52 D4452应急与救援装备测试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应急与救援装备检测规范 待制定2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对在应急与救援中所使用的装备必须符合相应技术指标的测试进行规范。 |
5.6地震数据专业标准分体系表
地震数据专业标准分体系第二层包括“地震数据专业通用标准”和“专业相关通用标准”,其明 细表见表53和表54。第三层包括“数据处理和传输门类通用标准”和“数据共享门类通用标准”,其
明细表分别见表55和表58,它们对应的第四层业务专用标准明细表分别见表56 ~表57和表59 ~ 表62。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基本类别 | DB/T 11.1 —2000 | 废止 |
2 |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基本类别 | DB/T 11.1 —2007 | 已发布 |
3 |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观测数据 | DB/T 11.2 — 2007 | 已发布 |
4 |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3部分:探测数据 | 待制定 | |
5 |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4部分:调查(考察)数据 | 待制定 | |
6 |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5部分:实验与试验数据 | 待制定 | |
7 |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6部分:专题数据 | 待制定 | |
8 |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7部分:防震减灾综合数据 | 待制定 | |
9 |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8部分:其它数据 | 待制定 | |
10 | 地震数据符号 | 待制定 | |
11 | 计算机网络地震数据服务安全性要求 | 待制定 | |
12 | 元数据编写指南 | 待制定 | |
13 | 数据模式编写指南 | 待制定 | |
14 | |||
注:本业务范围涵盖地震数据的处理J传输及共享等领域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 GB/T 17798—2007 | 已发布 |
2 | 地震数传电缆通用技术条件 | SY/T 5898 —1993 | 已发布 |
3 | |||
1注:不属于本行业归口管理,但属本专业需要采用的通用标准。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地震行业专用电报密码 | 待制定 | |
2 | 地震数据的保密规范 | 待制定 | |
3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地震数据处理和传输工作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表56 D4511数据处理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参数测定方法 待制定2地震前兆基本参数测定方法 待制定3误码数据的处理准则 待制定4强震动数据处理规范 待制定5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对原数据一次性加工方面的内容进行规范。 |
表57 D4512数据传输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数据传输格式 待制定2地震数据通讯规范 待制定3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数据传输格式、地震专用通讯技术等内容的规范。 |
表58 D3520 “数据共享门类通用标准”明细表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数据产品质量检定规程 待制定2地震数据共享中心运行规范 待制定3公共地震信息发布 进行中4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数据存储、数据产品、数据服务及数据交换等领域所共性的基础通用标准。 |
表59 D4521数据存储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数据库建库指南 待制定2地震数据存储格式 待制定3强震动数据汇集与存储规范 待制定4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地震数据库建设、地震数据存储格式的规范。 |
表60 D4522数据产品业务专用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制定状况1地震观测报告格式 待制定2计算机网络地震数据产品格式 待制定3磁介质地震数据产品规范 待制定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4 | 光盘介质地震数据产品规范 | 待制定 | |
5 | 纸介质地震数据产品规范 | 待制定 | |
6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各种类型数据产品格式的规范。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地震数据服务规程 | 待制定 | |
2 | 地震数据使用规程 | 待制定 | |
3 | |||
注:本业务范围包括各种类型数据提供服务与使用各种类型数据方面的内容进行规范。 |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制定状况 |
1 | 地震波形数据交换格式 | DB/T2 — 2003 | 已发布 |
2 | 数据交换格式 | 待制定 | |
3 | |||
注: | 本业务范围包括地震数据在不同范围内进行交换时需要规范的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震行业标准
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
DB/T1一2008
代替DB/T 1 - -2000
*
北京出版社出版
北京民族学院南路9号
邮政编码:100081
电话: 68462709
北京地大彩印厂印刷
开本880 x1230 1/16 印张2字数64千字
2008年11月第一版 2008 年11月第- -次印刷
印数001一400
*
书号: 135028 . 4074 定价15.00元
地震版 XT200800115
版权专有 不得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