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地震局2001—2010年地方志
发布日期:2019-02-22
【主要职责】
根据《关于印发阿里地区地震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阿行办发〔2007〕10号)文件精神,设置阿里地区地震局,为行署所属副县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能: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2、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3、负责建立本行政区划内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按照全区地震监测台(站)建设规划,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网(站)及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实施资源共享;强化本行政区域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震情跟踪;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4、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震灾预防体系。负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划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工程建设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灾害预测;制度本行政区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检查落实情况;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审核防震减灾宣传报道。5、承担行署抗灾救灾指挥机构的职能;负责震情和灾情速报;参与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参与制定地震灾区重建规划。6、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地震紧急救援工作体系。组建阿里地区地震紧急救援队伍,组织、培训救援志愿者队伍;协助行署建立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的地震应急救援物质储备体系。7、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负责地震行业质量与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地震技术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和执行监督;管理地震计量工作。8、承担行署和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内设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阿里地区地震局暂不设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阿里地区地震局事业编制3名,其中县级领导职数1名,科级领导职数2名,经费来源为财政全额拨款。阿里地区地震局与阿里地震台合暑办公。
【地震断裂带分布情况】阿里地区地处于藏西,被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及西藏中西部地震带这三个地震带环绕,而喜马拉雅山脚下正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这两大板块碰撞带,喜马拉雅山本身就是这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由于阿里特殊的构造背景和地质条件,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地震频繁。
地区区域内地震灾害高发区分布,东三县往南:革吉县文布当桑乡、亚热乡,改则县古姆乡,措勤县措勤镇等几个乡与日喀则仲巴县相邻,海拔高,地震发生频繁。东三县往北:措勤县磁石乡与那曲地区尼玛县军仓乡,改则县察布乡、革吉县盐湖乡与新疆和田县、于田县交界处,靠近昆仑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海拔高,地震发生频繁。西四县:普兰县科迦村、霍尔乡,札达县和噶尔县边境一线,日土县日土村、多玛乡多玛村、东汝乡松西村、东汝村与新疆和田县比邻,处于边境线上,靠近喜马拉崖山脉,海拔高,地震发生频繁。
【近年来发生地震情况】根据西藏自治区地震台网监测预报中心数据阿里地区2001年-2010年发生里氏3.0级以上地震情况如下表(因阿里地区地震局2007年才正式组建,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地震监测台2008年才正式投入使用。资料有自治区地震局提供部分摘要)。
日期 | 发震时刻 | 纬度 | 经度 | 震级 | 震源深度 | 地名 |
2002/6/4 | 22:37:00 | 30.4 | 81.3 | 5.7 | 10 | 西藏普兰 |
2004/10/5 | 15:32:31 | 31.68 | 84.92 | 3.7 | 10 | 西藏改则 |
2004/10/26 | 10:11:33 | 31.02 | 81.15 | 5.7 | 10 | 西藏普兰 |
2004/10/26 | 10:30:41 | 31.02 | 81.22 | 4.3 | 10 | 西藏普兰 |
2004/10/27 | 8:28:48 | 30.88 | 81.22 | 3.8 | 10 | 西藏普兰 |
2006/8/2 | 2:10:11 | 34.68 | 80.3 | 4.1 | 20 | 西藏日土 |
2006/8/13 | 5:57:32 | 34.8 | 82.1 | 3.2 | 35 | 西藏日土 |
2007/5/5 | 16:51:00 | 34.3 | 81.9 | 5.8 | 10 | 西藏日土 |
2007/5/8 | 8:47:00 | 34.5 | 82.1 | 3.9 | 10 | 西藏日土 |
2007/5/17 | 7:49:00 | 35 | 81 | 4.1 | 10 | 西藏日土 |
2008/1/9 | 16:26:47 | 32.5 | 85.2 | 6.7 | 33 | 西藏改则 |
2008/1/9 | 21:54:14 | 32.5 | 85.2 | 4.1 | 10 | 西藏改则 |
2008/1/10 | 1:48:10 | 32.5 | 85.3 | 3.8 | 10 | 西藏尼玛 |
2008/1/12 | 7:41:54 | 32.3 | 85 | 3.9 | 10 | 西藏改则 |
2008/1/14 | 11:21:44 | 32.6 | 85.2 | 4.2 | 10 | 西藏改则 |
2008/1/16 | 19:54:43 | 32.45 | 85.2 | 5.7 | 10 | 西藏改则 |
2008/1/23 | 2:43:35 | 32.4 | 85.2 | 5.1 | 10 | 西藏改则 |
2008/3/21 | 20:02:57 | 35.3 | 81.3 | 4.6 | 10 | 西藏日土 |
2008/5/9 | 21:39:50 | 32.48 | 85.02 | 3.6 | 10 | 西藏改则 |
2008/8/9 | 5:49:03 | 31.85 | 84 | 4.2 | 7 | 西藏改则 |
2008/8/11 | 22:10:20 | 35.37 | 81.18 | 4.3 | 5 | 西藏日土 |
2008/9/4 | 20:53:13 | 30.42 | 80.48 | 4.8 | 3 | 中印边界 |
2008/9/25 | 19:19:08 | 32 | 84 | 3.4 | 9 | 西藏仲巴 |
2008/10/11 | 4:08:57 | 31.58 | 83.88 | 3.4 | 6 | 西藏改则 |
2009/1/27 | 9:02:49 | 35.17 | 81.55 | 3.9 | 7 | 西藏日土 |
2009/2/25 | 22:11:06 | 30.97 | 82.72 | 3.9 | 10 | 西藏革吉 |
2009/4/1 | 10:34:38 | 33.97 | 82.52 | 4.1 | 6 | 西藏改则 |
2009/4/3 | 8:15:09 | 33.8 | 82.5 | 3.9 | 9 | 西藏改则 |
2009/4/3 | 19:56:40 | 32.63 | 82.37 | 3.1 | 8 | 西藏革吉 |
2009/4/4 | 20:53:08 | 34.82 | 81.58 | 3.8 | 6 | 西藏日土 |
2009/4/6 | 14:23:46 | 34 | 82.48 | 3.1 | 6 | 西藏改则 |
2009/4/6 | 17:25:41 | 34 | 82.48 | 3.6 | 5 | 西藏改则 |
2009/4/9 | 1:24:30 | 31.25 | 82.27 | 3 | 4 | 西藏革吉 |
2009/6/4 | 10:54:46 | 32.93 | 81.7 | 4.5 | 15 | 西藏日土 |
2009/6/4 | 14:44:47 | 33.02 | 81.77 | 4 | 4 | 西藏革吉 |
2009/6/12 | 5:37:37 | 31.62 | 83.88 | 3.8 | 6 | 西藏改则 |
2009/9/5 | 15:28:29 | 34.12 | 81.95 | 4.2 | 9 | 西藏日土 |
2009/9/29 | 14:01:20 | 31.78 | 84 | 4.3 | 10 | 西藏改则 |
2009/10/25 | 19:40:36 | 35.1 | 80.28 | 5 | 8 | 西藏日土 |
2009/11/26 | 8:15:05 | 35.23 | 81.13 | 4 | 7 | 西藏日土 |
2010/2/25 | 20:18:37 | 34.33 | 82.72 | 4.6 | 9 | 西藏改则 |
2010/3/16 | 4:17:18 | 30.48 | 81.92 | 4.1 | 4 | 西藏普兰 |
2010/3/16 | 4:40:29 | 30.47 | 81.93 | 3.4 | 5 | 西藏普兰 |
2010/3/18 | 5:05:43 | 34.58 | 81.37 | 3.7 | 8 | 西藏日土 |
2010/3/18 | 15:52:24 | 34.38 | 81.78 | 4 | 9 | 西藏日土 |
2010/6/1 | 23:13:12 | 34.5 | 80.8 | 4 | 60 | 西藏日土 |
2010/6/21 | 21:43:47 | 32.73 | 85.17 | 3 | 7 | 西藏改则 |
2010/6/23 | 7:14:15 | 30.43 | 80.75 | 3.8 | 13 | 中印交界 |
2010/6/24 | 19:18:59 | 33.8 | 85.1 | 3.1 | 8 | 西藏改则 |
2010/6/24 | 19:40:54 | 32.93 | 85.37 | 3.4 | 6 | 西藏改则 |
2010/7/5 | 10:04:06 | 30.97 | 80.55 | 4.1 | 4 | 西藏札达 |
2010/10/6 | 11:26:04 | 32.7 | 85.3 | 4.5 | 9 | 西藏改则 |
2010/10/31 | 23:12:35 | 33.32 | 82.6 | 3.6 | 9 | 西藏改则 |
2010/12/24 | 6:06:38 | 34.47 | 83.08 | 3.4 | 8 | 西藏改则 |
【地震局机构情况】按照《关于组建地(市)地震局的通知》(藏机编发〔2006〕13号)文件要求,在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在西藏自治区地震局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下,根据《关于印发阿里地区地震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阿行办发〔2007〕10号)文件规定,阿里地区地震局于2007年9月正式组建,组建之初地区地震局核定编制3人,当时人员配置实际上只有局长戴刚安,既无办公场所,也无工作人员,按文件规定一直与狮泉河地震台合署办公。2009年从日土县农牧局和地区发改委分别调入干部李才荣和甘伍林,地震局业务工作才真正着手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