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动态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农历乙巳年六月初八蛇年

网上办事
联系我们
  • 电话:0897-2822735
  • 传真:0897-2822735
  • 邮箱:
  • 地址: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狮泉河镇陕西路东段33号
当前位置: 首页> 其它动态
其它动态

地震局改革开放40年来重点发展成就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19-02-23

根据《西藏自治区编制委员会关于组建地(市)地震局的通知》(藏机编发【2006】3号)精神,阿里地区于2007年3月份设立阿里地区地震局,为行署所属事业单位。《阿里地区地震局机构编制方案》(阿机编发【2011】16号)确定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防震减灾;编制本行政区域防震减灾工作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按照全区地震监测台(站)建设规划,负责本行政区域及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震灾预防体系,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工作,制定本行政区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检查落实情况,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灾害预测,负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承担行署抗灾救灾指挥机构的职能、负责震情和灾情速报、参与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参与制定地震灾区重建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地震紧急救援工作体系,组建阿里地区地震紧急救援队伍,组织、培训救援志愿者队伍,协助行署建立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的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负责地震行业质量与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地震技术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和执行监督,管理地震计量工作;承担行署和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等八个方面的主要职责。核定了6名事业编制,(单位领导职数2名:县级领导职数1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内设科室2个,科级领导职数4名,经费来源为全额拨款)。目前地震局现有7名正式干部(副局长1名、副调研员1名、正科2名员、副科1名、科员1名)、公益性3名、保安2名和门卫1名。2011年陕西援藏投资2995060.68元,建设阿里地区地震紧急救援指挥中心,中心实际建筑面积1218.75平方米。

一、回顾发展成就

1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情况。

地震局成立以来,我们认真搞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防震减灾周宣传教育及“5·12”防震减灾日活动一直是我们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自治区、地区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每年年初就议定了今年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重点及宣传形式,做到活动有计划、有安排,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期间,为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防震减灾基本知识,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我们通过悬挂横幅、移动宣传展板、发送手机短信,发放了《地震知识百问百答》、《地震小常识》宣传单、《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藏汉语、《防震减灾知识读本》、《地震防灾和地震知识》藏语等方式,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防震减灾知识,截止2017年共发放宣传单13600余份、宣传册9100余册、环保袋1500个。2016年向地区财政局申请了25万元的资金制订汇编了防震常识海报、地震相关知识手册等学习材料。并将这些学习宣传材料通过县乡发放到农牧民手中。2017年汇编了4套资料《阿里地区地震及震情资料》《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文件资料》(一)(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提供给所有地级干部人手一套。

2、地震监测预报跟踪工作开展情况。

从2007年以来,阿里地区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111次,其中3.0至3.9级59次,4.0至4.9级42次,5.0至5.9级7次,6.0级以上3次,最大地震是2013年2月25日在阿里地区改则县发生的5.4级地震。2015年尼泊尔博古拉凡是8.1级地震,当年阿里地区发生3级以上地震16次。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对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发生地震后的跟踪监测和灾情速报工作很重要。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坚持“地震就是命令”和“生命第一”的工作方针,地震灾情发生后,我们能立即向地委、行署报告,并向主要领导进行详细汇报地震发生的基本情况及有可能造成的地震灾害,同时向地震发生地点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及乡领导具体说明发生地震的地点和具体灾害情况。组成由地震局为主的地震灾情工作组赶赴地震中心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将地震灾害真实情况、救灾重建家园的方案汇报给地委、行署。

3、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情况。

应急救援工作的保障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一是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地震局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并要求各县要制定相应的地震应急预案。二是扎实开展地震应急讲解和演练。协同各部门多次组织人员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牧区讲解应急知识和组织演练。三是继续强化应急资源储备。积极开展全地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和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4、抗震设防审批工作开展情况。

2012年以来,我局严格按照抗震设防的要求对239个新建扩建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了审批。对建筑工程的图纸、相关文件和项目批复及施工单位公司资质进行审查,对不全和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在没补充完整资料前,都不予审批。切实保证项目建设的抗震设防能按照规定达到要求等级。

2017年11月8日,我局制发了《关于加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通知》(阿震字〔2017〕123号),明确报审项目一律按照规定认真、如实填报《阿里地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行政许可申请表》、《阿里地区建设工程项目抗震审批表》以及报审项目“六书”(即建设单位申请书、建设单位保证书、勘察单位承诺书、设计单位承诺书、施工单位承诺书、监理单位承诺书)。报备项目一律按照规定认真、如实填报《阿里地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行政许可申请表》、《阿里地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表》以及报备项目“五书”(即建设单位申请书、建设单位保证书、担保单位担保书、施工单位承诺书、监理单位承诺书)。

5、地震灾情速报员队伍建设情况。

地震局成以来,在上级部门和地委、行署的大力关心支持下,2014年共吸纳168名同志为灾情速报员,2017年充实更新了灾情速报人员294名,覆盖了地、县、乡(镇)、村,随着地震宣传员和灾情速报员队伍不断壮大,对防震减灾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6、专业培训、宣讲开展情况。

地震局成立以来,我局参加专业培训有,2015年自治区地震局组织了两次地震培训,一次是在浙江中国地震培训中心培训了一周,一次是6月底在自治区地震局进行了四天业务培训。我局积极安排人员参加,参加培训效果明显。2016年选派人员参加区局组织到北京为期12天的专业培训。2017年根据自治区地震局《关于举办2017年度市县防震减灾培训班的通知》藏震防发〔2017〕3号文件要求, 6月4日至16日,我局李伟副局长参加了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防灾科技学院培训。

2017年9月27日下午,我局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胥广银博士赴阿开展地震构造(中印联合科技项目“喜马拉雅地区统一地震目录和地震区划图联合科技项目”)野外调查工作间隙,在行署会议中心三楼会议室给地、县、乡级广大干部进行了题为“地上搞结实—谈防震减灾”的专题电视电话视频宣讲会。

7、 地震援藏工作开展情况。

2017年7月21日,在拉萨举行了全国地震局援藏会议。为贯彻落实地震局援藏会议精神,8月30日至9月1日河北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彦忠一行调研组赴阿进行调研。9月27日至9月29日陕西地震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刘毅一行调研组赴阿进行调研。两省地震局通过听汇报、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逐步了解了阿里地区地震工作现状,为今后援藏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8、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持续性规范进一步强化。一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提升认识、改进作风。二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三是扎实做好党建优秀单位和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四是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地震局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地委、行署部署的维稳工作,每天按时报平安,认真安排好单位值班、带班工作,确保单位“四无”“三不出”,坚持24小时带值班制度。

二、总结历史经验

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地震局的正确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地区地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弘扬防震减灾行业精神,紧紧围绕防震减灾2020年奋斗目标,从防震减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次做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做好防灾减灾救灾提出的部署要求,内涵深刻,意义重大,指导性很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紧密结合西藏防震减灾实际,不断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着力加强全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推动西藏防震减灾事业不断发展,为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以建立和完善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和“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管理体系为目标,不断探索符合西藏特点的防震减灾工作新机制,有效提升了西藏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对全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加快重点项目实施,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有明显提升。

三、展望美好未来

一是通过两省局援助、利用地震事业经费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和渠道加强地震监测预报体系、震害防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硬件建设,完善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必备的仪器、专项设备和物资储备,为防震抗震提供必要的物资储备和基本保障。二是充分利用“5.12”“7.28”等防震减灾重要时段和节点以及我国大型公益性活动宣传日,以“六进”为抓手,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同时,充分发挥好待建的地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防震减灾知识向基层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延伸,增强群众房建抗震设防和地震应急避险的意识及能力,筑牢党政干部防震减灾的思想基础,确保防震减灾成果惠及机关、家庭、企业、社区、学校、乡村各个层面,让抗震设防服务发展稳定,惠及民生社会。三是推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完善和推进防震减灾联席会议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四是结合全国地震系统对口援藏的大好形势和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着力争取和跑办我地区防震减灾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关事项。

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畏艰难,砥砺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