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阿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开新篇
发布日期:2020-12-09
为切实加强广大农牧民群众地震安全现实需求的科普供给,厚植防震减灾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着力解决县乡地震科普宣传无设施、条件差、实效低难题,2020年10月下旬—11月下旬,阿里地区地震局以建设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村居为抓手,以地震常识、抗震设防、应急避震及自救互救等为主要内容,以县乡中小学校、医院、地震易发多发频发区域乡村(社区)等人员密集场、人口密集区域所为重点,大力组织开展“阿里地区2020年防震减灾流动科普宣传下基层”活动。
图1:热帮乡小学宣传现场,组织 图2:热帮乡小学宣传现场老师在讲解育片。
学生们观看防灾减灾影视教育片。 地球内部构造。
活动共携带地震科普拉网展架、张衡地动仪模型展示、地震灾害沙盘、地震分类、纵横波模拟演示、地震模拟演示仪、地震模拟体验平台、板块构造演示、地震应急组合展柜、地震知识科普机器人、动手搭建抗震建筑、建筑抗震减灾技术体验、次生灾害多媒体演示、心脏复苏模拟人、沙土液化演示、家居防震、《地震来临了》-VR地震知识课堂等26种(组)展项展品及地震应急科普视频影像,自10月19日从阿里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镇出发,流动科普工作队从早已零下十几度的革吉县及其3个乡到严寒袭人的改则县及早已羊皮袄裹身又冷风肆虐的古姆乡、从寒风凛冽的措勤县及其2个乡再到萨嘎县、从冰冷刺骨的霍尔乡到冰天雪地的普兰县,直到寒风萧萧、四面广袤的东汝乡……深一脚浅一脚,风里去尘里来,马不停蹄,急走快赶,日夜兼程,苦拼硬干,展开了为期1月余长达4000余公里的大规模机动式远距离长时间科普奔袭,以数人之力联合县乡,实现了辐射阿里7个县21个乡镇(大部分都在海拔4300米以上)25所中小学校和6县医院以及萨嘎县中小学1200余师生、覆盖面积5万平方公里、10800人次的科普“长征”和急行军式的“移动宣传”。
在流动宣传工作中,科普工作队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提前制定宣传活动方案,积极组织悬挂宣传横幅、标语,摆放立式展板,迅速布设展品展项,现场开展防震减灾展品展项、防震抗震避震常识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参加培训的骨干力量分组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广大师生、医务工作者、干部群众、个体工商户有序参观学习,现场体验感受和交流互动。并且,结合实际,力争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突出不同地点、领域、行业的特点特色。在革吉县雄巴乡小学,结合地质灾害,重点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旨在强化广大师生和乡政府所在地干部群众的抗震设防意识和地震地质灾害防范能力;在改则县在古姆乡,结合广大师生、干部群众亲历过的地震讲震情,说应急,谈抗震,话救援;在地震易发多发或敏感区域,讲清地震常识要素,讲好震害防御要点,讲透避险自救要领;在重点珍稀文物保护单位,回顾中外震例及其危害,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防震尤其是抗震设防、减灾止损降低风险和加强文物保护的思想、方法;在集体经济等领先发展的科迦村、多油村,与群众共话“震魔”之患,同议“把地上搞结实”和“大家弄明白”与居家防震,畅叙严防自然首害、大害、要害,更加关注安全发展和发展的安全。
图3:热帮乡小学宣传现场学生们通过 图4:噶尔县昆莎乡宣传点昆莎乡小学
科普宣传互动展品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学生通过VR视频学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图5:日土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宣传现场,图6:日土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宣传现场,
宣传员在讲解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学生们在进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抢答。
在每个集中宣传点,围绕着努力满足广大公众在防震减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最直接最具体最现实的需求,围绕着着力提升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科学素质,围绕着致力引导群众坚持防抗并重、救治结合,牢固树立“防优于抗、减大于救”的思想和理念,流动科普工作队一行的同志坚决克服天寒地冻、山高路远、颠簸劳顿、恶劣气候条件等非常之困难,一次次地把“能动的”、“会走的”地震科普展呈现在最期待的公众面前。同时,号召广大公众要切实树立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主动学习防震避险、抗震设防知识,积极增强自救逃生、抗震互救的能力。并且,在大多数中小学校,还深刻地贯穿着“防震减灾从学生抓起,应急疏散演练从学校铺开”的思路,先后在各县、乡学校组织开展了包括现场参观学习、体验互动与专题班会讨论、应急疏散演练等内容的系列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在每个科普现场,从地震科普拉网展架到立式宣传展板再到各个互动展品展项前,参观人员络绎不绝,参与热情高涨、亲身体验主动性强、现场互动热烈,氛围浓厚。通过参与、体验,训练、互动,直观形象地了解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知识和必备的自救技能,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震与自救互救能力。
图7:日土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宣传现场, 图8:噶尔县门士乡宣传现场,
科普老师在家讲述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重要性。 宣传员在讲述减隔震技术。
这次流动科普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学校师生、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措勤县完全小学女生彭措、札达县中学学生次仁白宗、左左乡副乡长孟洋洋纷纷表示:过去感知地震灾害能力弱,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学到了不少的地震知识,而且掌握了应急避震等要点与技能,这样的宣传既形象又生动,受益匪浅;古姆乡完全小学教师拉姆说:“流动的地震科普馆”真好,它带给大家最直观、最形象、最生动、最具体的感官认知,不仅便于我们零距离地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更是地震科普的“实践课堂”,更好地实现了现场教学;萨嘎县中小学校扎西平措、次仁旺堆等师生说:“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宣传,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懂的方式特别是直接接触、生动体验,增强了对地震的认识,学到了地震避险和逃生自救的有用知识”。
图9:门士乡宣传现场卫生服务中心 图10:噶尔县门士乡宣传现场文明
医护人员在示范图人工呼吸。 实践志愿者在讲解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正如阿里地区地震局负责同志在活动出征仪式上所强调的:这次的集中科普宣传活动,是我们在不得不与地震风险共处的情况下,着眼于主动防灾、科学避灾、依法治灾、有效减灾,积极加强震害风险防治,大力提升广大农牧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抗震设防水平和地震避险自救互就能力的积极举措、基础工作。实践中,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流动科普宣传活动的明显成效及产生的积极影响感同身受。“对我们阿里这样一个群众防震意识淡薄,房屋抗震性能较差,空间居住分散,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及应急备灾工作“短板”突出、困难叠加衍生的地区,进一步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应急避震意识,加强风险防控和防震减灾实效,真正筑牢地震安全的人民防线意义重大又迫在眉睫,科普下乡,送学上门,这种轻便、快捷、灵活、高效方式,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建设专门科普馆所涉及的规划、设计、资金、场地、维护等问题,方便系统、深入地组织中小学生等各类对象和群体集中学习地震安全知识,还解决了上述对象在阿里这样各方面条件限制导致无法集体外出学习的困难。”在配合流动科普工作队开展了4天的连续作战式宣传后,革吉县负责防震减灾工作的李国祥深有感触地说道。
图11:古姆乡宣传点,流动科普宣传员 图12: 科迦寺僧人参观宣传展板
在向群众讲解地震应急避险常识。 学习防震减灾科普知。
在有效尝试、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阿里地区地震局干部职工信心倍增,已就启动常态化户外宣传,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及时推送类似的“科普大餐”,拟从三个方面着力努力:一是要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拓展防震减灾科普传播方式和宣传手段,拓宽社会公众参与、互动、体验、训练渠道,大力提升防震减灾科普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科普宣传面和覆盖率,增强地震科普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有效推动防震减灾科普的常态化、社会化、现代化。二是要做好结合文章。要立足现有条件,结合本地特色,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地皮、接地气,更多地联系广大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创新科普宣传的“自选动作”、“地方杰作”,用语言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形式生动活泼、内容易于接受、效果与众不同的科普和宣传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力争做到既要打得“百花拳”,又要能创“新招式”,还要注重渐进提升,日臻完善。三是要着力推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与科普宣传融合发展。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知识,推进防震减灾科学普及常抓常新,常做善为,增强应对重大地震灾害风险的社会动员能力,使地震灾害“防的知识、抗的方法、救的技能”家喻户晓、童叟皆知、深入人心的同时,深化对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要求,把防震减灾科研成果、新技术应用、风险调查、社会治理、应急平台、震情信息等多链条的业务体系应该呈现给社会公众的服务事项和功能嫁接或融合到常规的科普实践中,及时地进行大力宣传,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智慧服务、智力支持,为阿里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全面高质量发展和农牧民群众提供积极的地震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