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农历乙巳年三月廿八蛇年

网上办事
联系我们
  • 电话:0897-2822735
  • 传真:0897-2822735
  • 邮箱:
  • 地址: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狮泉河镇陕西路东段33号
当前位置: 首页> 地震科普
地震科普

防震科普:什么是“减隔震”技术

发布日期:2019-03-15

防震科普:什么是“减隔震”技术

2017-07-09丽江防震减灾丽江防震减灾

丽江防震减灾

微信号

功能介绍及时发布震情灾情及应急处置信息,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隔震减震技术包括隔震技术和消能减震技术。隔震技术是指在建筑物某一层设置由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等装置组成的隔震层,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大幅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达到预期防震要求的一种高新技术手段。消能减震技术则是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设置消能装置(或构件),通过消能装置(或构件)来大量消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有效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

1.jpg

◆历史上的减隔震技术

减隔震技术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新西兰、日本、美国等多地震国家对隔震技术开展深入、系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70年代,新西兰率先开发出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大大推动了隔震技术的实用化进程。到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1994年洛杉矶地震,采用建筑隔震技术的USC大学医院功能基本完好;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采用橡胶支座隔震的建筑,经受住地震的考验,隔震性能良好,此后建筑隔震技术相继写入各国抗震规范,应用数量大幅度增加,其中80%以上采用叠层隔震橡胶支座。日本是目前隔震建筑最多、技术最成熟的国家,其最高的隔震建筑高177米。20113119.0级东日本大地震中,隔震房屋以及室内仪器设备没有损坏,表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

 

2.jpg

3.jpg

我国最早的隔震建筑是1993 年由周福霖院士设计建造的汕头陵海路八层框架结构商住楼以及唐家祥教授设计的安阳市粮油综合楼。2000年建设部颁布了行业标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2001 年,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技术写入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标志着隔震消能技术在我国的成熟发展;2006 年以后相继颁布国标《橡胶支座第一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等,上述标准的颁布规范了建筑隔震技术的设计、生产和检验。2008年汶川地震后,人们对于建筑物抗震有了新认识。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中,芦山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因采用隔震技术保证了建筑本身和医疗设施均完好无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4.jpg


减隔震技术在云南

云南是我国最早从事隔震橡胶支座开发的省份之一。早在1993年,由云南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牵头几家单位承担八五攻关项目,联合研究开发橡胶隔震支座和软件。2011年以来,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减隔震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意见》,安排专项经费研发可有效消减地震波能量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7项减隔震实用工程技术。2016121日起,《云南省隔震减震建筑工程促进规定》正式施行。

5.jpg

目前,隔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云南省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住宅小区、公共建筑等建设领域。2012628日正式启用的新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就是减隔震技术应用的成功典范。航站楼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采用了先进的混合减隔震技术,设防标准超过9度。目前全省建成减隔震建筑超过3000栋,接近全国减隔震建筑物总数的二分之一。

6.jpg

7.jpg

 2012年,在中国地震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地震局在在工程隔震减震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建设了国内一流的隔震减震技术研究实验室。一直以来,云南省地震局减隔震实验室坚持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技术、设备、工艺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特色突出,运行、开放时间近10年。依托隔震减震技术研究实验室先后承担完成了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和云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在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建筑隔震减震相关法律和政府规章。主持了一系列标志性重大隔震减震工程的实施。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

8.jpg

获得了“2009年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地震局十一五以来最具推广应用价值成果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015年,完成玉溪公租房隔震橡胶支座的检测工作,支座数量326个;2016年,完成北京新机场1176套隔震橡胶支座的检测工作,支座直径从600-1500厘米不等;2017年初开始,开展海南省海口美兰机场633套隔震橡胶支座的检测工作,支座直径为90010001200厘米三种规格。这些项目为云南省地震局减隔震技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工程经验,推动了云南省隔震减震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推动了我国乃至全球隔震减震技术进步,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9.jpg减隔震技术离普通民用建筑有多远?

云南是全国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省份之一,全省抗震设防形势十分严峻,大力提升防震减灾科技水平、加快减隔震技术推广应用势在必行、具备基础、任重道远。2012年云南省减隔震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以前,在我省抗震设防8度和9度设防区内,凡符合适用条件的中小学校舍、医院、通信、电力和交通枢纽等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全面推广使用减隔震技术。按照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区参数划图,丽江市都在7度设防区以内,其中,永胜县、宁蒗县属于8度设防区。

10.jpg

民用建筑能否使用减隔震技术?成本咋样?

国内首个大型民用建筑综合体是大连永嘉集团开发的尚品天城项目,采用金属消能减震阻尼器等消能减震技术,成本每平方米仅增加100元,成为全国首个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雅安地震中,芦山县人民医院成为我国首幢经过强震考验的隔震建筑,其无损的秘密在于建筑中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安装的橡胶隔震支座,而原理就是减隔震技术。减隔震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先进国家房屋抗震设防的新趋势。

11.jpg

近年来,云南省加大投入,实施了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减隔震技术推广应用等系列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条件、总体滞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仍存在城乡建设抗震设防要求尚未全面落实,农村民居、各类基础设施抗震设防能力不强等薄弱关节。

12.jpg

科学设防,方能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3.jpg